作者:龙之朱
不少消费者反映,自己在“孤品”直播间买到的衣物很可能是二手衣服:衣物有异味、污渍,有的拉链生锈、有缝补痕迹,还有人打开包裹发现“有蟑螂跑出来”。媒体调查发现,当下,“孤品”直播间回收二手衣物早已形成一条完整的灰色产业链,大量旧衣物简单整理后变身“孤品”“尾单”,通过网络直播进入千家万户。
若非细心的消费者发现蛛丝马迹,以及媒体抽丝剥茧般深入调查,一般人恐怕很难发现,直播间里所谓工厂积压库存的“尾单”“孤品”,很多居然来自于旧衣回收。这样的循环,让人“大开眼界”,这不是“挂羊头卖狗肉”嘛!
本来,旧衣回收也算是资源再利用,这也是当下的一项环保产业。“人弃我取”,换个地方、换个人,衣物可以重新发挥作用,无可厚非。而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估算,我国每年在生产和消费环节产生的2000多万吨的废旧纺织品中,再利用率不到10%。如果能把60%的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一年能提供的化学纤维和天然纤维相当于节约了1880万吨原油。
算一算账,可见这个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符合“物尽其用”的理念。然而,旧衣回收的合理性,并不能成为直播间混淆视听、以旧充新的理由。既然标榜为积压的“尾单”“孤品”,就应该诚信经营,经过照片美化和直播“抢售”,将旧衣服包装重新售卖,并不合适。
其一,此举名不符实,涉嫌消费欺诈。以旧充新,即便物有所值,也应遵循《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于消费者而言,此举侵犯了其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于市场秩序而言,利用欺诈手段推销的产品和服务,扰乱了正常的经营秩序,对真正的“孤品”销售造成了不正当竞争。特别是,直播间商家明明知道货物来源于二手市场,却仍明目张胆以“新品”销售,这就具有实施欺诈行为的主观故意,情形更为恶劣。
其二,旧衣回收再利用,应严格落实清洗、消毒等工序。而据媒体调查,许多孤品直播货源批发厂家都是“论吨收、按件卖”,主要靠肉眼看品相,且明确表示“要进行消毒成本就高了”。这不免存在疾病传染的可能。
此外,此类直播商品基本上等同于“三无”商品,完全无法溯源,这也导致消费者发现问题后,面临退货难、维权难等困局。
二手衣变直播“孤品”,也暴露出当下我国二手衣物回收再售卖规则不明确和市场监管不足等问题。比如,旧衣物出口要接受检验检疫,那么,在国内售卖是不是也应参照执行?再如,非洲许多国家对二手衣物清关时需要提供检测报告、通过VOC认证,那么,国内再销售是否也应设置同样的门槛?其他诸如二手衣物在分类、清洗、消毒等环节,均应制定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市场监管部门也应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跟进监管。
说到底,二手衣物再利用符合环保要求,但一定要有章有法,强化监管,界定责任。惟其明确了责任,才能保护好相关各方的利益,促进产业健康有序发展。(龙之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