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民林小姐于2018年底,在江海区某车行购买了一辆二手小车,并找第三方贷款公司申请了车贷。一年多来,林小姐每月都准时还贷,没想到了今年2月份,林小姐却发现自己逾期5个月未还款!
林小姐告诉记者,2018年12月,她在江海区一家车行,以36000元的价格购买了一辆二手小车,支付了5000多元首付,并由车行联系一家第三方贷款公司办理了31000元的车贷,但没料到现在才发现合同存在很大出入。林小姐说:“车行委托了第三方公司的人找我签约的,公司我没去过,当时我是转了这笔费用首付给车行,而且车行也给了我文字的答复,说是实际付了5800元,但是我签约的时候,实际首付是700元。”
此外,与第三方公司签订的合同上,贷款总金额理应是31000元,却写成了41826元,林小姐怀疑有“猫腻”。林小姐:“31000元是我车贷的金额,但是第三方多收了我6526元,当时我是完全不知情的,那这笔钱的去向,车行回答不了我,第三方也回答不了我。”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林小姐前14个月都准时还款,打算今年2月份提前还清贷款,她去查征信,却发现自己从去年10月至今年2月逾期5个月未还款。“我很担心这个问题,因为逾期太长时间,会影响到我的个人信誉。”林小姐说。
律师提醒消费者,签署交易合同前要详细了解合同条款、双方权利义务等,同时建议林小姐向中国人民银行提出异议申请。律师刘铭仪说:“搜集相关证据,比如签署贷款合同,扣划的银行流水等这些信息,向中国人民银行提出异议申请,如果中国人民银行经过审查后,确认是记录错误,可以消除征信记录影响,达到维权目的。”
(江门台记者李勇 编辑朱树慧)